终于,短剧向经典IP出手了
©️深响原创 · 作者|林之柏
小燕子和五阿哥沦落为配角和宫廷“工具人”,“金锁”逆袭大女主,整顿后宫;孙悟空元神转世成为女驱魔师,在驱魔学院一路打怪升级;苏无名(《唐朝诡事录》主角之一)从大唐穿越到民国,一出场就看到同是穿越而来的太平公主要被诬陷为“私生女”,被私刑处决的惨剧……这些曾经赢得掌声甚至伴随一代人成长的经典IP正在被短剧玩出“新花样”。
除了已经播出的《昭世录》(短剧版《九重紫》)、《庆余年之帝王业》、《大唐来的苏无名》(短剧版《唐朝诡事录》),后续还将播出短剧版《折腰》、《与晋长安》、《扶摇》、《香蜜沉沉烬如霜》、《春光灿烂猪八戒》等作品。
各大平台和制作公司纷纷加强投入,推动内容的多样化和创新。阅文宣布开放2000部优质网文IP,包括《许你万丈光芒好》、《我真没想重生啊》等头部IP,与短剧公司合作共创精品短剧。爱奇艺则与欢乐时光影业、星空华文合作,推出“百部港片微剧计划”,将对经典作品《纵横四海》、《精武门》、《英雄本色》、《新上海滩》等进行翻拍。
业内热情高涨,自然也存在其考量。
一方面,多部改编作品的数据飘红,短剧版《成何体统》开播首日创下了猫眼短剧品类历史最高热度值8774.52,《大话·大话西游》在抖音开播首日播放量破千万,这直接刺激了很多从业者把目光转向大IP。另一方面,改编经典IP的成本也未如想象中高昂。改编授权价格大多在10万元以内,平台也乐于采用“IP授权+分成”的合作模式,前期版权费不高,而是根据项目播出效果参与后期分成。
当前短剧行业经历了高速增长,正站在十字路口的转折点——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剧供需”的监测,今年一季度短剧大盘热度值罕见出现环比、同比双下滑的逆转。流量减退、爆款难求、回报率下滑的严峻问题,迫使短剧行业寻找新的注意力聚合器,而拥有自带流量和粉丝的大IP,正是那个新突破口。
短剧《大唐来的苏无名》
短剧改编“三板斧”:以激烈的幽默和夸张的手法,重新诠释了经典的三板斧故事,展示了隐形的力量和无限的想象力。
加速节奏、简洁化、紧随潮流
整体而言,短剪辑行业有三大改编原则:
一是加快叙事节奏,突出“爽感”,让读者快速入戏,体验故事的激动人心和悬疑感。
这一改变无疑是为了迎合短剧观众的观看习惯:碎片化、低消耗、追求即时满足。在部分用户连看短剧都要开倍速的年代,把剧情“精萃提纯”——删减前期铺垫伏笔、背景人物介绍,直奔主题,保留最能提供即时乐趣、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情节,是IP改编必修课。
像短剧版《叶问》,开场就像一把火,叶问与日本空手道高手展开激烈的对决,高潮瞬间便将观众吸引进来。随后,剧情紧凑快速发展,转折和爽点接踵而来。叶问既不是被迫逃命,也不是被迫单挑各路高手,而是以主动的姿态出手,各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高密度的打戏上演。感情戏和文戏则被简化,以免分散注意力。中间还掺杂了落难英雄忍辱隐藏身份、国仇家恨等主题,情绪不断拉满。
短剧版《赌圣》、《天若有情》等改编作品中,也存在相似的情况。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短剧界热衷于改编经典港片——“尽皆过火,尽皆癫狂”是港片黄金时代最大特色之一,这种“癫感”、“爽感”,正好契合短剧内容生态特点,改编起来自然更得心应手。
短剧《叶问》
二是删繁就简,剧情更加聚焦、角色更加精简。
针对不同IP的特点,业内主要有两条改编思路:
为了平衡戏份、顺利推进剧情,这类作品往往会删减部分支线剧情,副线CP也没有太多展开,成为观众心中的“意难平”。短剧改编团队则抓住了这一点,自由发挥对隐藏情节加以完善,挖掘原作中并未展开的前因后果,终于将复杂的人物关系线和世界观宏大展现得更加绵密和生动。
《仙剑三:生情》(短剧版《仙剑三》)聚焦于徐长卿和紫萱三世爱恨的纠缠,展现了他们的复杂感情关系。《庆余年之帝王业》则是原作的前传,讲述了叶轻眉和五竹如何协助年轻的庆帝克服困难、夺回权力,登上权力巅峰的故事。这些副线CP和隐藏情节自原作播出以来就在网上引发热烈讨论,也诞生了许多同人二创作品。现在,短剧的翻拍将这些内容精准地呈现出来,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短剧《庆余年之帝王业》
对于一些以还原主线剧情、把镜头对准主CP的翻拍作品,主创往往会选择跳过铺垫情节,直接撒糖,增加主角互动戏份,并且最好尺度也能更“大胆”一些。
《折腰》传出要翻拍短剧的消息后,粉丝讨论最多的就是男女主情感戏尺度能否超越剧版,是否能够还原原著小说中的那些激情场面,如“王母仙药”、“海棠醉春”、“雪地强吻”等经典桥段。剧方显然也很了解粉丝的心思,不仅在宣布杀青的社媒动态中主动玩梗“张力拉满”、“小孩哥不准看”,而且目前释放的预热物料、预告片也都围绕“性张力”、“暧昧感”做文章,展现出对粉丝的细腻了解和剧情的深度掌握。
短剧《折腰》
三是紧跟潮流,努力关联当下热门题材、蹭热点话题,用新视角、新观点包装经典IP。
其中,增加穿越、重生桥段是最为常见的改编手法之一,包括《还珠》(短剧版《还珠格格》)、《大唐来的苏无名》、《西游驱魔前传》(短剧版《大话西游》)等都加入了相关设定。用女性视角来重新演绎男频向IP,也是一种流行手法。例如,周星驰亲自下场参与监制的《西游驱魔前传》,就主要讲述孙悟空的暴戾元神转世为女驱魔师段小姐后发生的故事,这种经典的大女主打怪升级套路,深受观众的喜爱。
善于追热点、洞察用户情绪,是短剧创作者的核心优势,尤其是在社会热点话题和剧情的融合中,总能准确地踩到观众的兴趣点上。虽然经典IP的内容质量早已被证明,但在今天的观众口味和舆论风向变化如此快的情况下,不与时俱进、将新内涵注入经典IP,很难让年轻一代短剧受众产生共鸣。
短剧《橘祥如意》(短剧版《橘子红了》)和《山楂树之恋》则是值得业内警醒的典型案例。原作的题材过于厚重,确实需要一定的观看门槛;然而,制作团队却选择基本还原原作剧情,未能做出大幅度的改编,以适应短剧观众的观看习惯。结果,播出效果变得不温不火。
短剧《橘祥如意》/《山楂树之恋》
请提供需要润色的段落内容,我将对其进行语言润色,提升表达质量。
总的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和摸索,短剧IP改编已经逐渐形成了固定的章法:在保留原作基本角色配置和剧情框架的前提下,对叙事节奏、情节冲突和人物关系进行调整,以满足短剧观众的观看习惯;同时,跟着观众的兴趣和市场潮流走,尽力满足观众想看什么剧情、想撮合什么CP的需求。
然而,IP改编向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带有流量光环和粉丝效应的IP自带了一股不受控制的力量,既可以载舟又可以覆舟。
争议难平:重现经典的诱惑力
魔性爆改的汽车改装竞赛再度掀起热潮!
更早掀起改编热潮的长剧、电影行业,早已深刻意识到改编的层层阻力和挑战。
内心的IP改编容易导致创作团队形成路径依赖,导致题材开发趋于保守、过度追求IP热度,而不敢大胆创新;此外,这也使得改编质量变得良莠难分,魔改现象频繁出现,同质化现象加剧。对观众来说,IP改编作品的新鲜感正在流失,IP改编的名声也遭到影响,近些年不少大IP改编作品的播出效果都未能达到预期。
巧的是,早在流行IP改编之前,短剧行业就存在创新不足、题材同质化、情节剣走偏锋等“雷点”。这不禁让人担忧:当IP改编遇上本就复杂的短剧内容生态,是否会放大彼此的缺陷?
事实表明,这些担忧不无道理。
一方面,“一本多拍”式改编风潮愈演愈烈,极大地加剧了IP内耗的现象。
番茄小说的热门网文《过分野》截至目前翻拍了8个版本,《女则倒背如流,家产她又争又抢》翻拍了11个版本,经典现偶IP《京枝欲夜》更是拥有13个版本。社交平台上,已经出现了许多热门内容,如“一眼分辨不同版本《京枝欲夜》”、“N版西门礼臣(《京枝欲夜》男主)对比”,这些内容的流行充分证明了这些作品的广泛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
《京枝欲夜》拥有13个翻拍版本,展现出其深远的影响力和广泛的受欢迎程度。
在抖音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让人感到非常兴奋的趋势,那就是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抖音来分享生活中的小故事和趣事。
短剧生产速度快、成本相对较低、拍摄灵活等特点,为“一本多拍”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创作者们都渴望快速生产、抢先一步推向市场——毕竟,优秀的IP是有限的,如果不拍摄,同行们就会抢先一步,以致购买版权、立项、开拍、排播决策等流程都会被加速。然而,这样一来,题材同质化的问题也会被放大,长期下去只会削弱创作能力。
然而,从现有案例来看,IP改编并不是一味地抢快就有用,一本多拍很多时候只会造成观众分流。比如,番茄小说的经典修仙IP《我,修仙大佬强亿点怎么了》目前已经翻拍了四个版本,只有百川中文出品的《云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已经拍到第四季,但其他版本并无太大的声量。
另一方面,关于剧情、选角的争议此起彼伏,改编尺度越来越难以把控,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剧情改编争议最大的,是对穿越、性转等桥段的适配度。
如前所述,制作团队在改编中加入穿越、性转等桥段,主要是为了迎合短剧观众的观看趣味和习惯,出发点没错,只是尺度不好把握:像《西游驱魔前传》这种本就带有玄幻设定且以无厘头风格著称的IP,观众对改编力度的接受度相对较高;但一些原本和穿越搭不上边的IP也遭到“魔改”,就容易遭到粉丝的抵触。
最典型的例子是《还珠》,讲述着一个穿越回古代、寄生在金锁身上的当红女星林岁岁,为纠正小燕子、五阿哥等人的故事线。在后宫中,她“打怪升级”,以一身女星的形象,展现出极具吸引力的故事线。按照这个设定,主角从小燕子、紫薇逐渐演变为穿越过来的林岁岁,男主景渊则是新增原创人物,原作主角团集体沦为配角,剧情主题也更像“重生之我在清宫当丫鬟”、“当红女星后宫逆袭记”等短剧叙事套路,被诟病失去原作精髓。
保持原作精髓的同时,如何在保留其核心元素基础上进行创新,历来是IP改编的难点之一。短剧和长剧、电影叙事模式、节奏编排的差异,更彰显了当中的挑战。制作团队或许需要更多时间和试错机会,才能找到这个微妙的平衡点,确保创新和原作之间的平衡。
短剧《还珠》
请提供需要润色段落的内容,我将对其进行语言润色,提升表达质量。
相较于其他方面,关于选角的争议更为复杂,观众的口味也更难以把握。
在《仙剑三:生情》中,女主紫萱一角由岳雨婷扮演,她近期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之一。由于她的形象气质与唐嫣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岳雨婷遭到了原作粉丝的吐槽,甚至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关于选角标准的持续争论,演员本人不得不亲自出面回应“骂就骂吧咱不怕”,展现出她对批评的豁达和不服输的精神。
事实上,几乎任何IP改编作品都逃不过选角争议,短剧如此,长剧、电影也如此。然而,短剧和长剧、电影的项目体量不在一个层级,成本、受众所限,选角标准自然无法与后者保持一致;而粉丝往往具有先入为主的倾向,习惯用更为严格的眼光评判改编作品的选角,外界对短剧演员长期存在的刻板印象,也进一步激化了这种矛盾。
随着越来越多头部影视公司和长视频平台入局,短剧IP改编的选角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短剧圈的熟悉演员阵容。更多专业演员的加入,有望为短剧行业带来新的灵感和演绎方式,丰富短剧的多样性和深度。
短剧《折腰》的男主选择了曾出演《流星花园》、《一闪一闪亮星星》等大热剧的吴希泽,《还珠》的男女主分别是选秀出道的人气小生罗一舟和科班出身、出演过《人世间》和《天才基本法》等热播剧的胡连馨。而短剧《叶问》的男主何浚豪,是武术组合“新七小福”成员,师从成龙,拥有多年武术功底,利落的动作戏获得广泛认可。
此外,还有部分改编作品选择沿用原作班底,以满足观众对亲切感的需求。例如,TVB亲自下场制作的《新闻女王》短剧版《热点女王》,由原作中的人气不俗的何依婷担任女主角,新加入的陈自瑶、袁伟豪等都是港剧老熟人;《大唐来的苏无名》则由杨志刚继续出演苏无名一角。在多方努力下,制作团队正尽量寻找一种选角方式,让原著粉、短剧粉、演员粉丝都相对满意。
短剧《热点女王》/《大唐来的苏无名》
请提供需要语言润色的一段文字,我将对其进行润色。
种种迹象表明,短剧IP改编虽然具备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和尚未解决的痛点。不是所有的IP都适合改编,改编也绝不是想象中的“爆款制造机”。
然而,在短剧精品化的趋势下,IP改编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作为经过检验的内容生产模式,IP改编能够降低制作难度、快速聚拢用户关注、锁定垂类受众,促进短剧生产的加速发展,并为陷入创意枯竭的创作团队提供一些新的内容灵感和思路。
问题的关键在于,IP改编能否摆脱流水式作业,成为创作团队提升综合创作能力、发散思维的“助推器”。除了在改编中一味强调冲突、加快节奏、强行加入穿越惯用桥段外,读懂原作的精髓、参考其叙事节奏与影视化呈现方式也非常重要。让大IP和短剧生态更柔和地融合到一起,才能碰撞出更多火花,让行业生态变得更丰富、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