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为何入局外卖业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后厂村的乡村生活,充满了温暖和温柔。
封面来源:夸克AI
京东进军外卖,堪称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内影响力最为广泛的一件大事。但是,对于“京东究竟会在外卖上投入多少资金”这个问题,行业内却尚未达成共识。
然而,关于京东和美团的热搜一直不断,“被美团高管暗贬,刘强东回应了”“美团闪购疑似嘲讽京东”“京东外卖崩了”等多条新闻冲上热搜。
在电商平台普遍面临用户增长见顶、获客成本飙升的当下,这个2万亿元外卖市场,美团和京东谁能“持久”到最后?
无需修改,返回原本内容:01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特殊的年代正在走向终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那么这个国家的命运将会改变我们。”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
4月12日上午,针对近期京东高调进军外卖市场,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评论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称京东不是第一家想做外卖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同时,王莆中也意味深长地表示,某些公司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剑有所指!
4月15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以24小时服务为特点,旨在为用户提供快速的购物体验,主打“30分钟送达”的速度优势。其宣传视频中,通过对传统电商配送的对比,出现了“你的东东再等等”标语,配图与京东App标识中的狗形象高度相似,引发外界的关注和解读,即认为这是对京东的“内涵”。
同一天,京东黑板报发布了一篇文章,题为“京东不打口水仗,但会坚持说实话”,宣布计划新增超五万名全职外卖员,并将全额承担五险一金费用;京东品质外卖日的订单量突破500万单,GMV超过“幽灵外卖”千万单量;京东自营秒送的送货速度也达到了“快于30分钟”的水平。
这场攻防战背后,是双方对于即时零售迈入“全品类即时化”的共识:当配送时效压缩至半小时级别,商品品类丰富度与供应链稳定性成为新战场,即时零售除了比配送速度,关键还需要考虑商家数量、商品品类以及品控的多方面因素。
02
京东为何入局外卖业务?这是一则有趣的商业故事。京东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曾经专注于在线零售业务。但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京东开始转型,模仿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以扩展其业务范围。通过入局外卖业务,京东可以获得更多的客户群体,拓展其服务领域,并与其现有零售业务进行整合。
京东外卖的推出绝非偶然,它是基于京东集团已经建立的庞大物流网络和丰富的电商经验,旨在将电商和外卖模式相结合,提供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消费体验。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11.08亿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则达到9.74亿人。面对数据逼近天花板、电商增速放缓和用户增长见顶的背景下,电商平台流量焦虑如何释放?京东需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而这第二增长曲线正是本地生活。
2015年,京东平台推出了“京东到家”服务,聚焦超市便利、生鲜果蔬、医药健康等核心业务内容。2016年,京东到家和达达达成合并。
2017年4月,京东自营超市“七鲜”正式成立。
2024年3月,京东APP首页上线全新“秒送”频道。
2025年2月,正式上线京东外卖。
然而,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不同,京东外卖并非独立APP,而是嵌入在京东APP内,在京东APP首页的“秒送”部分中,品质外卖的入口便捷地呈现给用户。
京东外卖未做独立APP,可能是因为其认为京东移动应用程序已经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生活需求,包括购物、支付、物流等多个方面。同时,京东外卖也可以在京东移动应用程序中进行整合,用户可以通过一个APP来体验京东的多种服务,提高用户体验和 stickiness。
后厂村认为:首先,京东作为一家企业,外卖不仅仅是一个流量入口,更是一个推动全品类即时零售的关键杠杆。其次,高频外卖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京东APP的日活和月活,同时将流量延伸到生鲜、日用百货、3C等京东优势品类,实现对主站GMV(商品交易总额)的反哺增长。
这如意算盘打的确实非常出色。
03
京东外卖真的让美团坐不住了吗?在当下这个激烈的外卖竞争市场中,京东外卖的崛起确实让美团感到压力很大。
虽然外卖是美团的发家之地,但外卖并非美团的全部领地。美团的影响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涵盖了吃、喝、玩、乐等各个方面。2024年,美团的成就更加嶄新,年交易用户数突破7.7亿,年活跃商户数增至1450万,闪电仓的数量于2024年达到3万个,750万骑手纷纷投入到美团的发展中。
根据筷玩思维的报道,美团闪购的多品类订单超过了京东全站的记录。去年,美团闪购的酒类订单达到近2倍于京东全站的总订单,而成人用品订单则达到近4倍于京东全站的总订单。3C家电订单接近京东全站的一半,展现了美团闪购在多个品类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似乎电商战火已经烧到京东大本营,掀起一场激烈的竞争,挑战着整个行业的平衡。
根据交银国际证券的研报,2024年美团外卖市场份额占比达到了65%,饿了么占比为33%,其他平台的合计占有率仅为2%。其中,饿了么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国内活跃商家数量已经达到420万家。
如果说京东外卖让美团坐不住了,还不如说,美团让京东坐不住了。
京东2024年财报公布,公司的营收实现了15700亿的轰动性增长,净利润达到413.59亿元,同比增长71%。截至4月19日,京东在港股市场的市值已经达到4041亿元。
美团2024年财报正式出炉,显示了其强劲的财务表现:营收达3376亿元,净利润达到358.07亿元,同比增长158%。截至4月19日,美团的港股市值已达8340亿元港元。
拼多多2024年财报公布,宣告了公司的一份辉煌的财务报告:营收达到了393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则达到了1124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同比增长了87%。此外,拼多多的美股市值也达到1301亿美元。
对比这组数据,就可以想象京东在电商平台领域的日子并非那么顺风,在面对拼多多、淘宝、抖音商城、快手电商、小红书这些强劲的竞争对手的“夹心”局面下,流量的增长变得更加重要和挑战性。
京东高调推出外卖业务,寻找流量的突破口,同时通过骑手社保、百亿补贴、品质外卖、免佣金和低抽成等话题,对美团形成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截至4月15日,京东外卖日单量已突破500万单,虽然京东外卖规模尚小,但其引发的舆论声浪,对外卖行业造成了巨大的震动。
作为“老二”的饿了么何时亮剑?饿了么作为中国最大的外卖平台,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已经在市场中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饿了么的高效运营、完善的配送网络和多样化的餐厅选择,让用户能够轻松地享受到美食。饿了么的发展速度,让其在行业中享有很高的信用和地位。
04
论“持久战”:在现代战争中,“持久战”是一种新的战术战略,它将传统的战争模式颠覆,使战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持久。持久战的核心是长期、全面、深入的战争,旨在消耗敌方的资源、摧毁敌方的军事能力和经济基础,以达到战胜的目的。在持久战中,战争的主要arena不再是战场,而是政治、经济、社会和心理等领域。
补贴难换用户忠诚,供应链与心智成决胜的关键。
京东在喊出了外卖百亿补贴的口号,并且刘强东总裁对京东外卖设定的5%净利润率目标的时候,京东在外卖领域作为后来者,如何能站稳脚跟?
外卖江湖早已不是靠资本补贴就能改写规则的草莽时代,尽管短期内吸引了价格敏感型用户,但行业普遍认为,即时零售的胜负关键在于长期投入能力与用户心智占领。
从用户角度来看,外卖市场中价格敏感型用户占比较大,他们对价格的变化极为敏感。补贴停止后,用户在京东外卖平台上点餐的成本增加,对照其他平台仍有补贴或优惠活动,这使得用户纷纷流向其他平台。
从商业角度来看,美团以外卖为核心,逐步拓展至酒店、旅行、打车、门票、线上超市、本地生活服务等业务,用高频的外卖带动低频的酒店旅游业务。
回归到最初的问题,论持久战,京东究竟会在外卖上投入多少资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4月14日,美团外卖总经理薛冰在“2025中国餐饮连锁峰会”上宣布,未来三年,美团外卖将向餐饮行业整体投入1000亿元,展现出对外卖业务的坚定信心和长期战略布局。
美团已经表明了其决心,随后便是京东的决心了。
从用户白嫖的角度来说,真心希望双方能展开激烈的竞争,如同当年的滴滴和Uber一样,彼此烧钱如同烧纸,造福用户和社会。
05
无需修改,直接返回原始内容:总结
互联网的规则从不遵循先来后到的大道理,大型企业之间的业务竞争早已演变为互为攻守的激烈较量,贴身肉搏的竞争氛围再正常不过。无论未来京东外卖能否切走美团多少份蛋糕,美团闪购能否挖走京东即时零售多少墙角,至少在当前的气势上,双方都不想输,也不能输。
参考资料:
《京东冲进外卖市场,一块早有布局的“拼图”》。
《京东做外卖,是被美团闪购逼急了》—筷玩思维
美团,慌了。新浪财经报道,美团在2022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同比下降11.3%,为该公司连续第二个季度的营收下降。美团的营收下降主要是由于同期的疫情防控措施和经济下行影响。
《京东外卖的“三板斧”能打多久?》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