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养老机器人“上岗”,“赛博养老”时代要来了吗?
赛博养老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该构想包含了几个关键要素,包括智能监测:通过AI和传感器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承担日常照料、康复训练等护理工作,提供老年人必要的生活支持。情感陪伴:AI和机器人具备情感交互能力,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慰藉和精神支持。
近日,成都市温江区太保家园·成都国际颐养社区内,一位名为“小丽”的“新员工”正式“上岗”,它是一款主打陪伴功能的长者陪伴机器人,能够提供语音交互、生活助手、安全守护和紧急呼叫等多种服务。
养老机器人“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有多远?养老机器人陆续“上岗”,这不禁让人好奇:“赛博养老”真的要来了吗?不少受访者直言,虽然养老机器人应用前景广阔,但距离“飞入寻常百姓家”还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需要攻破的是技术关。"养老机器人对服务精细化、产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祯发以喂饭为例,这个看上去简单的动作,却需要实现毫米级的精度。同时,老人的个体差异极为明显,有些老人牙口不好,吃得慢,有的有噎食风险,需要看护;有些老人则没法安静坐下来吃饭,这需要机器人能够适应并匹配复杂的养老场景。
“实现这些效果需要跨维度协同控制的多感知能力。”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冯振宇指出,一方面,需要对养老机器人的大脑和小脑进行优化,提高语言识别和理解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强化四肢能力,实现更高层次、更精准的护理需求。“我们旨在让技术学会理解生命的脆弱和韧性,并将之融入我们的产品中。”
其次是成本关。记者调查发现,一款具备在线互动、医疗护理和康复功能的高端养老机器人价格通常在10万元以上,而一些拥有简单服务如助行、助浴的护理机器人也在数万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后期维护等费用。许多企业透露,目前购买养老机器人产品的主要客户集中在养老机构和企业等B端用户,而家庭等C端用户相对较少。社交媒体上,一些网友留言道:相比用不用的问题,我们更关心用不用得起的问题。
企业正在积极探索降低养老机器人的成本的方法。他们的一方面是通过研发智能设备等普惠型产品,降低设备的售价,另一方面,建立租赁制度,降低使用的门槛,从而提高养老机器人的可访问性和使用率。
“我们与多家养老机构签订租赁协议,通过‘以租代售’等模式,大幅降低购买成本,提高流转率,让更多机构能够使用我们的产品。同时,我们也能从实际场景中优化机器人功能,发现新的需求点。”李燕秋说,一些产业政策的支持也将促进养老机器人的价格逐渐与老人的需求相匹配。“随着养老机器人应用的规模化,高端产品,如人形机器人,将降低到10万元以内,甚至只需几万元就可以拥有智能化的‘机器人保姆’。”
对于许多老人来说,服务之外,需要发自内心的关怀和温暖。“其实说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要陪老人说、与他们分享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在产品应用中,许祯发注意到一个细节:老人并不在意养老机器人的技术能否准确回答提出的问题,更珍视被听见、被陪伴和理解。
“这也鼓励我们思考更多,比如优化机器人回答方式、加入更加口语化的表达,以及模拟家人的声音。他也指出,机器人的养老目的,并不是让机器人取代人,也不是将养老完全交给机器人,而是通过人机协同方式,找到养老的“效率”与“温度”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