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自动驾驶”,中国踩刹车与美国松绑

监管“自动驾驶”,中国踩刹车与美国松绑

当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对自动驾驶的监管做出松绑的决定时,美国交通部长肖恩·达菲(Sean Duffy)表达了对中国的竞赛承诺,称:“我们正在与中国展开一场创新竞赛。”的确,这既关乎汽车行业的未来,也关乎AI应用的未来。

这也确实是一场谁能安全到达终点的竞赛。之前几天,中国监管部门却突然猛踩一脚刹车,想要为“蒙眼狂奔”在智能驾驶道路上的中国电动车厂商制定严格的安全规则。

在中国电动车企业的内卷式创新中,似乎需要强调监管的重要性;相比之下,美国则担心官僚式监管对创新造成的阻碍,需要强调创新自由的必要性。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recently removed "unnecessary and redundant requirements" and exempted "partially autonomous vehicles used solely for research, demonstr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purposes" from certain safety regulations. Furthermore, the revised regulations now only require vehicles equipped with L4-level autonomous driving systems to report accidents. If a vehicle with an L2-level system is involved in an accident and no fatalities or injuries to vulnerable road users, such as pedestrians or cyclists, occur, no reporting is required.

新的监管框架被描绘为三大原则:首先,置安全于首位;其次,释放创新潜力;最后,启用商业部署。

特斯拉受益最大,它的Autopilot和FSD实际上是L2级辅助驾驶系统。多年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я(NHTSA)一直在调查特斯拉驾驶辅助软件和紧急车辆事故的关联性。根据相关规定,如果车辆在碰撞发生前30秒内使用了自动驾驶系统,则相关公司必须记录碰撞事件并向政府报告相关信息。

截至去年底,特斯拉一共报告了超过1500起事故。截至去年10月15日,特斯拉报告给该机构的45起致命车祸中,有40起是特斯拉造成的。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声明称,事故数据对于评估新兴技术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也正是这些数据支持要求特斯拉启动召回。但是,特斯拉的CEO马斯克却批评这项任务过于繁重。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特朗普政府便酝酿为该报告制度松绑。

中国已经夺得了电动车的上半场,迫切地欲在下半场再次战胜美国。今年一季度,中国车市掀起了一股“全民智驾”热潮,辅助驾驶技术正快速下沉到量产车型。电动车巨头比亚迪终于填补了这块关键 puzzle,今年2月,宣称“加配不加价”;3月底,王传福预测,相较于“上半场”,“下半场”速度将会极为快捷,大约只需要2到3年。竞争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

就在中国宣布“全民智驾”时,在L4水平上,2025年可能真正成为美国自动驾驶的元年。

大众宣布与Uber合作,计划在美国部署robotaxi,实现十年计划。首先,需要取得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的路测资格,然后取得加州公用事业委员会(CPUC)商业运营资格。随后,大众汽车旨在明年底前,在配备人类安全操作员的前提下,在洛杉矶试水。与此同时,在中国车展上,大众汽车通过子公司酷睿程,宣布自研辅助驾驶系统正式进入交付模式;小鹏同样是其技术合作方。

在无人监督的L4自动驾驶商业化领域,美国正在加速反超中国。最近,谷歌发布了旗下Waymo的robotaxi服务最新运营数据,显示今年2月每周付费订单约20万单,3月则增长到了25万单。相比之下,百度是中国目前在这个领域唯一能与Waymo较量的企业,至少在规模上,百度的车队数量不逊于谷歌。根据其上一份季报,最近一个季度完成商业订单约110万单,换算一下,差不多就是每周8.5万单,这意味着差距已经被拉大。

马斯克计划在今年6月于德州奥斯汀,以配备FSD的Model Y推出Robotaxi运营。马斯克旨在到年底将服务扩展到更多美国城市。目前,特斯拉的robotaxi服务已经在员工中完成了1500多次的测试。在奥斯汰正式运营的首日,可能会投入10到20辆Model Y。

这远小于Waymo的规模。去年底,Waymo披露过拥有700辆运营车辆;今年2月,一位YouTuber使用无人机拍摄了一张位于亚利桑那州的Waymo工厂的照片,那里正在将捷豹i-Pace改装成一代的自动驾驶车辆。估计等待改装的车辆超过2000辆。Waymo还拥有极氪的下一代前装量产车型。

然而,马斯克却声称,到明年下半年,Robotaxi将扩展到数百万辆,这听起来又是一个典型的马斯克式夸张之语。“人类远程操作员将随时待命”,根据特斯拉人工智能副总裁Ashok Elluswamy的说法,这将需要一个异常庞大的远程团队。

尽管马斯克一直表达对监管的不满,但情况却是讽刺的:2024年中国市场汽车召回最多的品牌正是特斯拉。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的统计,特斯拉去年召回了约332万辆汽车,远远超过了宝马和奔驰;在自主品牌中,上榜的两款车型虽然没有实名公布,但崔东树提供的表格中,已经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在车辆安全方面,跨国车企的守法自律较为成熟,也更透明。

既然中国汽车企业已经认为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渗透率已经超越了传统燃油车,它所享受的种种优待也应该根据时势而退出。国内监管机构也计划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近期,中国监管部门召集了60多家车企闭门开会,强调了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充分开展验证工作,以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同时,严禁夸大和虚假宣传,确保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 ultimate goal 是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

今年2月,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这份文件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单独的文件,涵盖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准入、召回和软件在线升级管理指南,同时还提供了技术指南,补充了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和OTA升级信息需要提交的车辆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并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事件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

报告制度要求,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企业提交事故信息。事故是指系统使用期间发生的碰撞等严重事故,严格程度接近于美国在松绑前;如果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就要提前到24小时内。上报内容包括事故前后的详细信息,包括车载系统、系统失效、超出系统边界等的功能自动退出等事件,以及严重影响驾驶安全的其他情况。即使没有造成事故,车企也要以季度与年度为周期,上报驾驶行为或情况,旨在确保驾驶安全和系统稳定性。

监管部门同时发出警示,提醒行业要戒骄戒躁。在3月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郑备直言行业“严重内卷、竞争失序”,骨干企业应关心长远,承担责任。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强调“不卷噱头拼服务”,强调了企业的责任精神。4月中旬,工信部进一步强调生产企业必须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在上海车展上,车企们表演了一个“智多了”的秀。理想汽车的“智驾版”被重新命名为“智能版”,地平线汽车的“高阶智驾”则更名为“城区辅助驾驶”。此外,还有部分车企高管一度语焉不清,但是在正式发布新闻稿时,被自己的公关部门严格把关, ultimate 使用了“组合驾驶辅助”这个官方定调的标准化表述。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 2025 www.trjyy.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