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马拉松冠军诞生,谁是背后的股东?

机器人马拉松冠军诞生,谁是背后的股东?

天工队选手“天工Ultra”夺冠。

财经特约撰稿人成孟琦

编辑:杨秀红

“人类围观机器人跑马拉松的时代真的来了!”4月19日,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引发轰动,20支形态各异的机器人队伍同台竞技,展现出它们憨态可掬的“跑姿”,引发全网热议,火上了热搜。

赛场上,身高近2米的大高个机器人率先领跑,展现出其出色的速度和力量,而以女性形象设计的“美女”机器人则优雅前行,展示出其柔软和灵活的特点;甚至出现机器人头部脱落仍坚持比赛的励志场景,让观众感受到机器人的坚韧和顽强。最终,来自北京亦庄的“天工Ultra”凭借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成功问鼎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

“天工Ultra”是一款高科技产品,身高约1.8米、体重约55公斤,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展现了尖端的人类机器人技术。

根据企查查显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于2023年11月正式成立,共由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小米机器人”)、北京优必选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优必选”)、北京京城机电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京城机电”)和北京亦庄机器人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亦庄机器人”)共同出资设立。其中,小米机器人、优必选和京城机电各持股28.57%,亦庄机器人持股14.29%。

关于本次比赛对产业端的意义,北京亦庄方面表示,这次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正是复杂开放环境中测试机器人持续运行能力的绝佳机会,旨在后期为机器人行动能力的产业化需求铺平道路。

据悉,北京亦庄近期发布了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将在九大标杆场景中提供超万个应用机会。

天工机器人夺冠,创造出一份非凡的成就,夺得了所有人的目光!

为了夺冠,天工机器人克服了21公里长距离赛程中的多个难点。天工队发言人魏嘉星透露:“为了在这次马拉松中取得优异成绩,我们攻克了本体的稳定性、轻量化设计、关节长时间运动易发热等硬件难题,并通过优化运动控制算法进一步增强了关节协调运动能力、步态协调能力和复杂地形通过能力等,这些成果将帮助我们在未来赛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据《财经》了解,“天工Ultra”不仅将时速从6千米/时翻番,提升到最高峰值速度12千米/时,还搭载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能够在多种复杂的地形中平稳移动,如斜坡、楼梯、草地、碎石、沙地等,具备带有视觉感知的泛化移动能力,能够轻松应对沟壑、大高度差等复杂地形,并拥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受外力冲击依然能保持稳态。

亚军与季军也已出炉,小顽童团队的松延动力N2机器人获得了亚军的光荣称号,来自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的行者二号机器人获得了季军的优秀成绩。

人形机器人选手松延动力N2机器人夺得亚军。

机器人跑马拉松,不是单打独斗,还有两三名人类队友打辅助,作为一个完整的队伍参赛,因此不仅需要机器人具备跑步能力,还需要考验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紧密合作和默契。

有趣的是,作为理性和秩序感代表的机器人,在这场全程21公里的马拉松比赛中,反而比人类更状况百出。

“现场观察显示,20支队伍中,只有7支参赛队能够完成比赛,大部分队伍在途中更换电池,还有许多机器人在跑步途中需要喷洒膝盖热剂以散热。曾经在春晚上演的宇树机器人,在比赛开始时就摔倒了,这一幕让现场观众感到非常意外。”

然而,在该场比赛结束后,宇树科技发布了一份声明,澄清了误解:宇树科技在比赛期间完全没有参与任何活动,主要专心准备人形机器人的格斗直播。G1人形机器人从2024年开始发货,已经被全球许多客户所拥有,并且使用了很长时间。因此,这次马拉松比赛中,也有几个独立的团队使用了我们的机器人。例如,我们的客户使用他们自己的算法参与了比赛,因此现场观众中能够看到不少我们的机器人。由于不同的团队和操作情况下,机器人的表现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呼吁大家不要误解。

宇树科技表达了明确的立场,认为机器人和其他电子产品一样,性能和使用者的关系密切。他们希望通过集体努力共同推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作为全球首场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也有机器人选择稳妥为主,以“竞走”形式参赛。例如,被网友亲切称为“老太太”的EAI机器人,尽管其时速仅为5.4公里,陪跑的工程师表情也显得非常轻松。最终,EAI反而超过了不少摔倒的机器人,夺得第五名。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表示,机器人与人同场竞技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极限场景倒逼技术的突破,推动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领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公众参与和媒体传播,有效地提升社会对“人机共生”的认知,加速机器人产业的商业化落地。

背后公司有哪些?从传统的投资者到新兴的科技巨头,背后公司的确是一个复杂的网络。

"天工Ultra"背后,有两家港股上市公司:2023年上市的优必选和2018年上市的小米集团。

《财经》报道称,优必选作为北京人型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发起单位和总经理单位,2023年底与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亦庄机器人等10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出资,联合组建了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优必选的CTO首席技术官、执行董事熊友军担任创新中心的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

“这是历史性的一个瞬间,机器人成功完成了半马的挑战赛程。”熊友军在当日比赛结束后表示,“今天(4月19日)的马拉松比赛是我们检验技术成熟度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试验,希望未来机器人能真正融入生活,帮助人类在一些不适合人类工作的危险场所进行作业。”

“在北京人型机器人创新中心的诞生之初,优必选不仅派遣了研发团队协助启动多个项目,还开放了超过300项专利,助推了快速研发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天工’的实现,创造了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最高速度超过12千米/时。”优必选相关人员对《财经》表示。

优必选曾经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合作,推出了面向市场销售的科研教育具身机器人。2025年3月,高仿生、高强度、高性能、高稳定、高拓展、高开放的“天工行者”正式面向市场销售,起价29.9万元。

以制造手机与新能源汽车知名的小米集团,早在2021年便曾推出过机器人产品。在2021年8月10日,小米MIX系列的最后一代产品MIX 4发布会的尾声,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展示了小米的第一款四足机器人CyberDog,这款机器狗支持三种控制方法:手机、手机+遥控器和语音。

2022年8月11日,在CyberDog诞生一年后,小米又发布了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铁大”。据悉,“铁大”身高177厘米,体重52千克,具备强大的情绪感知能力,能够敏锐地辨别85种环境语义、45种人类情绪。

此外,取得本次比赛亚军的小顽童团队的N2机器人是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并参赛的人形机器人。松延动力于2023年9月成立,专注于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仅仅在短短两年内就累计完成五轮融资,吸引了知名机构如金沙江创投和英诺天使基金等的投资。

北京亦庄方面表示,接下来,将不断深化机器人产业生态建设,着力推动本体企业与具身智能企业的协同创新,将赛事的影响力转化为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的动力,旨在加速构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 2025 www.trjyy.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