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小创业,在小红书发生

AI时代的小创业,在小红书发生

科技出品。

作者:赵子坤

编辑:董雨晴

通过借助AI工具,爱好也能落地成产品,实现个人独特的创意和梦想,充分发挥个性和创新能力,推动 Industries 和社会的进步。

由于一条“一起开发一款调酒App”的零粉丝笔记,一款社区共创的调酒App终于见诞生了。

00后鸡尾酒爱好者阿越意外发现,自己发出的第一条笔记引发了轰动。起初,他只是发觉调酒爱好者普遍面临着配方分散、资料难寻的痛点,于是试探性地发了一条“试水”笔记,没想到却获得了小红书社区的热烈反响,零粉丝的账号首条笔记就爆了三千赞。

在一个月内,他成功汇集了同样爱喝酒的“云股东”们的建议,借助AI工具,将想法转化为现实产品。“如果没有这么多的用户来支持这件事情的话,一个人是没有动力的。”阿越说,是小红书用户们提供的极大鼓舞和支持,激励他继续前进。

随着再加上使用AI工具加速开发流程,开发一款自己的产品这个“梦想”好像变得越来越近了,也能充分发挥社区的力量,将小众兴趣转化为大众的惊喜。

当前,AI工具的出现已经降低了编写代码的门槛,重新激发了开发者圈层的活力,更多具有想法的“跨圈”创作者带着丰富的创意,涌入了小红书。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小红书站内过去的一年中,小红书站内已有近万名活跃的独立开发者,他们的创作活动频繁化,小红书上的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已经超过5亿,独立开发相关内容的发布量也出现了146%的增长。更值得注意的是,小红书上的科技相关内容的发布量,在半年内竟然增长了近150%,这种快速的增长速度充分反映了小红书站内的独立开发者们的活力和潜力。

甚至,高中生、编剧、设计师、博主等独立开发者们不再局限于技术出身,他们身份多元,想法多维,带来了更丰富的开发思路。

由于本身深度浸润在小红书社区,许多垂直且细分的生活小观察也被精准提炼出来在这个生活分享社区。

播客「硬地骇客」的两位主理人,注意到用户在小红书上发布播客笔记,认为这是一门价值百万美元的商业机遇,于是开发了一款专门用于AI播客总结的应用「PodWise」;作家出身的@赵纯想,将当代人的「手机先吃」习惯转化为一款使用AI记录饮食的「胃之书」;宠物爱好者Alex总结了小红书上所有人分享的宠物友好小地图,宠物爱好人的生活指南「考骨地图」因此诞生。

生活中的每个需求都能在小红书上被开发者重新演绎。曾经的开发思路曾经是大而全的,但现在已经转向更细分、垂直、极致的开发。这个时代的独立开发者,抓住各种细分、多元的生活需求,将其落地成AI产品的灵感源泉。

随着AI工具的日益成熟,更明显地点出了人类在“规则之外”的灵感可贵。AI带来的“技术平权”,也加强了“人”的独特审美和脾性。

在小红书社区,模仿类内容或许无法吸引最多的流量,但那些真实、随手分享的内容却能激发大家的讨论欲望,即使粉丝规模小,也能获得积极的反馈。

这正是新一代独立开发者们能够在小红书快速“冷启动”的原因:只要产品够吸引人,小体量账号也能跑出爆款。

小创业时代正在到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资金、团队、市场调研、前期测试等关键环节,在传统创业时代,让创业者的梦想从创意到实际落地变得困难重重。曾经,创业者们怀抱一个idea,却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走访市场、研究PMF,编写详尽的可行性报告,评估投入产出比,这其中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不可估量。

在今天,独立开发者已经不再将开发产品视为一份“重大的生意”。相反,他们可以先有一个模糊的想法,甚至是不太成型的念头,都可以抛进潜在用户池,听一听真实的回响,还能边做边迭代,号召“云股东”在线共创。

数据显示,在小红书上,有超过90%的开发者每年不止开发一款应用。

除了AI这对外置的钢铁臂,作为3亿人的生活方式社区,小红书上聚集了一批拥有审美和品味,又热爱分享交流的高质量用户——他们也是独立开发者们“零启动”最有潜力的小创业搭档。

“小红书的用户质量仍然非常高,他们通常不会随意乱写评论,而是会对产品进行深入思考,并结合自己的需求和经验。Focus Flight创始人Una称赞小红书用户的质量,他们在小红书上收集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意见,甚至还有用户专门发送超长的邮件,提出详细的反馈和建议。”

某人希望加入@好友机制,有人渴望发起餐食反馈,还有的渴望机长和空姐的语音播报。Una将反馈整理进文档,时不时翻出来查看,有没有可能改进产品的地方。

过去几年间,小红书社区的“活人感”十足,滋养了一种反馈感和互动感极强的社区文化。其中,“听劝”是一种典型的例子,既应用于产品开放,也是一种讨喜的用户调研姿态。

独家开发听劝日记的标签下,能看到诸多独立开发者们在积极和「原始股东」们互动。

作为DayMark的产品负责人@Kenny,听取了"momo"的建议,坚持了极简风格的设计理念。小鸡专注的更新版本终于来临,更多爱猫咪的用户也终于能在小动物版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此同时,双人类成长类App @TheGame和小伙伴们也发起了一场挑战,收集了100条用户建议,证明了"好的产品不是设计出来,而是长出来的"。

在衣食住行等大需求被巨头公司基本分割结束的今天,对独立开发者而言,切得足够垂直,也是一种不被“吞没”的生存策略。找到合适的圈层,解决细分的问题,就会有人买单。

"你无法满足所有用户,但你可以找到和你同频的用户,服务好他们就可以了"—@Kenny 做产品说。

从这个意义上看,一块能够检验创意“酸碱度”的合适土壤,尤为关键。从验证产品可行性,找到“云股东”冷启动,到根据用户使用体验迭代版本,甚至再到直接商业化变现,都能在小红书一站式闭环中跑通。

“没有小红书,种子用户就需要依靠我们私域导流”,宠物赛道连续创业者Alex说,小红书上的一条笔记,保守估计为其带来了五六千个转化。小红书用户给到的都是真实反馈,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小红书是平权的流量机制,能够快速验证你这个产品是否受到市场欢迎”,市场营销出身的Una这样说道,自己现在评判一个产品做得好不好的标准已经演变为:是否能够在小红书上刷到。

作为小红书的资深用户,Una精心地“调教”了自己的首页信息流,使其变得非常精准,基本都是独立开发相关的笔记。她对新产品的诞生、行业大佬的新加入等事项都能第一时间观察到,对于认识同行业的人,门槛也变得更低了。

在AI时代,开发者不再仅仅是编写代码的人,而是真正的创作者。他们不仅需要掌握编程技术,还需要具备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视野和技能,能够将数据和算法转化为具有实效和美感的产品和服务。

小创业时代来临,竞逐不仅仅是创意,还有“养成系”产品的持久生命力和用户黏性。这与创作者、品牌的成长路径相似。

早年间,不少新消费品牌和素人博主在小红书上实现了“0-1”的冷启动。小红书上具备足够的细分垂直需求,让中腰部和甚至尾部博主都能因其真实分享而被“看到”。

当下,独立开发者们带着自己的产品涌入社区,成为社区中一个自带话题的群体。他们不仅在小红书上投出第一颗“试水石”,以验证产品的可行性、观察创意的小火苗是否有机会燎原,也成为了“持续创作者”,不断推出新内容,保持社区的活力和兴趣。

过去,创作者的内容形态多围绕着图文、视频两种形态。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成本下降,内容形态在图文、视频之外,又多了“应用”的新样态。

“内容”的边界被拓展,“创作者”也被重新定义——不再是只围绕传统内容产出才被视作“创作”,独立开发者们带来的“产品”和应用,也构成了平台内容的重要一极。

另一方面,生活社区的特殊氛围也无形中影响了开发的路径。这些新产品大多不是冰冷的降本增效生产力工具,而是在社区“共创”中长出自己的独特风味和情感氛围。

对小红书来说,留住AI时代的这一批“创作者”尤为重要。他们的表达欲强烈,审美独特,能带动社区讨论的热潮和丰富社区内容的多样性,还能通过“应用”与社区用户建立更加亲和和生动的连接。

从这个角度来说,“用AI把所有赛道重做一遍”的论调之下,蕴藏着更深的机遇:更细分的市场,更懂人的应用。

在4月15日的独立开发大赛颁奖礼上,负责小红书「开放平台」的产品负责人莱昂公开了小红书的未来发展蓝图,旨在通过开放平台为开发者提供更加简洁的创意到产品上线的流程,并且更好地与用户进行对话和连接。

AI时代,“内容”正在被重新定义。小红书正连接起内容背后不可估量的广袤价值,但归根结底,这个平台的稀缺之处还是在于人的连接。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 2025 www.trjyy.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