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不在欧洲贵族城堡里,而是在两个同样疲惫的人眼里,依然愿意并肩同行,擦拭彼此的疲惫,携手度过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作者:冼豆豆
编辑晶晶
排版:苏沫
《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中,几个年轻人围坐在桌前,彼此的对话却不再是英国留学生的英伦情,而是关于北漂生活的感叹。他们纷纷吐槽北漂的成本太高了,有人说大钟寺的房租又涨了五百元,有人抱怨西二旗的晚高峰交通堵塞,让人想辞职,还有人开始计算住在城区边缘的通勤时间。

这样的画面让许多观众忽然意识到,大家追看这档“牛马恋综”,或许从来不是期待又一个王子公主的完美童话,而是在等待一份对真实生活的确认和解读。
回溯国产恋综的发展轨迹,早期《非诚勿扰》仍然可以见证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讨论异地恋、婆媳关系等实实在在的议题,但是随着网综时代的到来,《心动的信号》等节目逐渐转向素人偶像剧模式,镜头里全是年薪百万的投行精英、海归博士在海岛别墅或一线城市的江景公寓里演绎浪漫。
2024年的恋综市场一度陷入抓马内卷,《心动的信号7》因嘉宾刻意中英夹杂说话引发群嘲,“我挺喜欢南…Southampton、曼……Manchester”的讲话方式被观众调侃为“一年英水硕,一生英伦情”。观众开始呼吁“二本恋综”,这成为行业转向的明确信号。当这些精致包装的“样板间爱情”“预制浪漫”在恋综里反复上演,观众真切地感到审美疲劳。

前不久,《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以一种反浪漫的姿态激进地闯入观众视野。
这档芒果TV推出的节目,没有宏伟的背景,没有名人嘉宾,十位主角都是平凡的职场打工人。互联网产品经理、剪辑师、图书编辑、制片人,职业最为普通也不过是AI程序员。他们不是带着光环来探讨恋爱的,而是紧握着年假挤出的喘息时间,甚至年假结束后还要边上班边录制节目,加班成了约会间隙的日常。
节目刚刚开播,人们骑电动车在晚高峰的堵车中,靠在公交车窗口补觉的画面,就让无数北漂观众感慨,这简直是我的通勤实录。

最为戳中打工人的,是节目里那些无需解释的职场暗号与班味细节。初次见面时,没人打听学历背景,开口都是你在哪儿工作?“大钟寺。”“哦,我在西二旗。”这两个北京互联网从业者的典型标志,像接头暗号般完成了身份认证。要知道,西二旗所在的后厂村区域聚集着30万互联网从业者,他们挤不上的地铁、加不完的班,早已成了北漂职场人的集体记忆。
餐桌旁的氛围更像公司食堂的跨部门拼桌,大家互不喊名字,统一称呼老师,拘谨中带着职业化的礼貌。有男嘉宾刚收到女嘉宾的约会邀请,转头就找地方随地大小班;有嘉宾在后采时突然接到老板电话,下意识应答,挂完电话的苦笑,让屏幕前的观众瞬间代入。

这些在其他恋综里会被果断剪掉的不浪漫瞬间,恰恰成了这档节目的核心看点。嘉宾坦言裸辞半年,靠存款支撑生活的窘迫,让观众感受到他们的困难和压力;有人在约会间隙躲进房间处理工作,电脑屏幕上满是红色的未读消息,展现出他们的忙碌和疲惫;还有人聊起租房时的无奈,住通州和石景山的两人要交往,就算是异地恋,是的,这是每个北漂都能共情的痛点,远距离跨城见面,能在每个加班的深夜击垮每一对恋人。
在这档节目中,甚至连敲门约会模式也透露着打工人的内心纠结。是否要主动?如果被拒绝会不会感到尴尬?犹豫半天伸出的手,反而让人感到更为感动,甚至比偶像剧里的深情告白更加动人。有网友指出,这哪里是恋综,分明是职场人的生存实录加相亲番外。
热度攀升的同时,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观众扒出嘉宾的社交账号,发现镜头里喊着房租太贵的人,私下里却拥有环球旅行的足迹;吐槽加班太累的嘉宾,晒过不少精致的下午茶。这种割裂感让人生出恍惚,这到底是真实生活的切片,还是另一套精心编排的打工人剧本?
一些人质疑,假设人质假期还需要加班的设定太过刻意,认为正常人不至于把工作挂在嘴边。这些争议揭开了当前恋综的整体困境,伪素人现象泛滥,剧本痕迹越来越重,观众早已分不清真实与表演的边界。
然而,观众仍然对这档节目抱有执拗的期待。这份期待的背后,是当代职场人无处安放的情感焦虑。

调研结果显示,67%的职场青年仍然渴望爱情,但只有53%的人具备高水平的恋爱意愿。男性被经济压力束缚,女性忙于事业发展无暇他顾,42%的人坦言爱情与职业发展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冲突。更为触目惊心的是,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仅有610.6万对,创下近40年来的新低记录,单身人口已经超过2.4亿。
观众在节目中目睹嘉宾们纠结要不要为约会请假,实际上是在观察自己每天面临的选择。是否加班到八点,然后直接回家休息,还是接受那个三次未能应允的邀请?这种内心冲突,正是当代打工人情感状态的真实写照。
节目里最动人的片段,往往藏在这些现实的褶皱里。
司文楷暗恋张潇文,整整一晚的犹豫最终鼓起勇气,发出邀约,语气结巴,展现出一种笨拙的勇敢,这种勇敢比任何情话都更加有力。两位嘉宾加完班,在星空下坐着,没讨论理想型,没说暧昧话,只是互相吐槽甲方的奇葩要求,沉默时递过的一瓶水,成了最暖的慰藉。


现实生活中,有人在地铁换乘时偶遇,共享一副耳机听首歌;有人加班到深夜,收到对方要不要一起吃碗面的消息。这些细碎的瞬间,比海岛度假的浪漫更贴近爱的本质,展现出温暖、真挚和细腻的爱意。
节目追踪的爱情补完计划所展现的是,真实的爱情从不仅仅是假期里的短暂狂欢,而是在日常的通勤、加班、房租压力中,挤出精彩的相互陪伴。
《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的价值,在于,它终于将镜头从精英的城堡移向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更加真实、更加接近生活的恋爱故事。它没有回避生存与爱情的冲突,而是诚实地抛出了当代年轻人的共同困惑和迷茫,展现了他们在追求爱情和 career 之间的挣扎和探索。
当我们为KPI和OKR耗尽精力,还剩多少热情去经营感情?个人时间被工作挤压到极致,爱情该在生活里占据怎样的位置?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至少能让“牛马”在“牛马恋综”里寻到一些回应。

就像某位骑电瓶车在地铁口等伴侣的人,他未必能解决房租压力,却能在对方疲惫时给出一个温暖的拥抱,这种同频的坚守,正是普通人爱情的温柔底色。
现实主义俨然成为恋综赛道的新方向,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有观众吐槽打工人日常太枯燥,没有想追的CP,也有人担心过度强调牛马身份会沦为新的流量密码。毕竟观众想要的不是苍白的生活流水账,而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闪烁的心跳,是犹豫后的主动,以及平凡日子里的相互支撑。
大家纷纷追捧牛马恋综,实质上是在寻找自身处境的反响。不是为了欣赏别人的恋情多么圆满,而是为了证实,即使被工作消耗殆尽的精力,即使为了房租发愁,普通人仍然拥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可能性。
现实主义的风吹到恋综,却让观众看清了爱情最本真的模样。它未必在皇室城堡里,而是在疲惫的晚上,一碗温暖的热汤面前,在同样疲惫却愿意同行的人眼里。
出品人|总编辑:谭飞
执行主编:罗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