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的热度,被谁「截胡」了?

“躺平式”宣传策略和不可控的市场外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今年国庆档的奇怪氛围。

布赫的笔锋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文本中的每一个字词都像是一块块细腻的雕塑,刻划着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编辑|晶晶

排版:苏沫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国庆档终于在一种奇怪的氛围中画上了句号。

说它“奇怪”,是因为整个档期内缺乏明显的“最好”和“最差”之分。各方都在尽力让观众保持冷漠,基本上看不到任何一部影片能够引发较强的话题关注度。当然,差评“自来水”集中在某些电影上,也从侧面反映国庆档内营销宣发工作的缺失。

在北京朝阳区朝北大悦城某影城内,经过连续三天的实地观察发现,影城内未见相关电影的阵地活动,观众大多数显然是通过网上订票前来观影。影城内的展架和海报数量也少得可怜,这种情况表明了影城的宣传和营销力度的下降。

对于一个坐落在CBD商圈内,周围商户云集且交通便利的电影院来说,这种安排极不合理。与之相映成趣的倒是影城旁边的电玩城,商家们大搞活动,游客也颇有兴致地与巨型玩偶纷纷合影。

强烈的消费环境反差让人想起春节档与暑期档期间,因《哪吒之魔童闹海》和《浪浪山小妖怪》的口碑爆棚而产生的一系列线下商业活动反馈。但是,这种反馈的前提也是基于作品本身的口碑好,商家愿意继续加码,使电影与线下产品实现互动和口碑的叠加。

国庆档没有引发这种联动,或者说在整个档期前后,没有任何一部影片能产生足够的商业吸引力,且在档期内,没有一部票房超10亿的电影出现。

这种结果似乎在档期开始前就已显现:

肉眼可见的宣发规模缩水,缺乏稳定口碑的作品加持,有限的假期时长和观众合理的挑剔,共同促成了档期整体冷淡的结果。

即便是10月1日开篇列出的上映影片,“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表现也未能如人所愿。

无需修改,原文内容为数字01,直接返回。

影城阵地缺乏细节安排,导致整个战役的胜算变得越来越渺茫。

10月1日至10月4日的四天时间内,票房排名前三的影片分别是《志愿军:浴血和平》、《731》和《刺杀小说家2》,这三部影片虽然排名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整体票房排片与单日票房的差距却非常小。

三部影片场次占档期总排片的53%左右,其中《刺杀小说家2》连续三天排名都未超过前两部影片,直到10月4日开始,与当天上映的《震耳欲聋》一同提升,自10月5日起两部电影相继进入排片排名及单日票房前三,然而即便如此,本日它们的排名仍未超越《志愿军:浴血和平》,单日票房未突破2000万。

那么排名第一的《志愿军:浴血和平》情况如何呢?在2025年10月10日,这部电影的主题仍然鲜活地存在于观众的心中,描绘了志愿军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们的牺牲和胜利的精神,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感激之情。

截至发稿,该片上映9天(9月30日上映),全国总票房已达4.82亿元,今日全国排片占比达到19.4%;除去《刺杀小说家2》《震耳欲聋》《731》《浪浪人生》等剩下的场次占比也超过10%。

有人反映档期内有些影片的排片太少,如《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和《毕正明的证明》等,这个问题非常复杂。

一个好的区域发行人员应该熟悉辖区内所有影城的周边情况,包括社区覆盖率、商户经营环境、交通情况等硬性条件。然后,这些数据应时常更新,提交发行总部,并与影片类型相结合,实施有针对性的区域发行部署,以确保影片的有效推广和观众的可及性。

前提是片方认可这种发行计划,并有充足的预算支持区域强化排片。

对影片本身的质量有着坚定的信心。

然而,根据假期的实地观察,部分影片的宣传品在影城中并没有被妥善摆放,这使得片方可能只对“眼前”或“可见”的地方进行路演活动安排。

这就导致了另外一种结果:这种结果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档期内上映影片票房相对较高的《志愿军:浴血和平》(豆瓣评分7.3),是国庆档最受欢迎的影片。

此外,上映21天尚未在豆瓣开分的《731》总票房终于突破18亿。

综合考量,影片上映一周后口碑未见反弹,导致档期结束后实际票房和场次占比呈下降趋势,一路走低;因此,其他影片在该档期取得的票房成绩已经达到其最高值。

02

发行策略呈现躺平式跟进。

《刺杀小说家2》、《震耳欲聋》和《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档期票房颇具意外之举。

截至本日,《刺杀小说家2》上映8天(9月30日),总票房达2.94亿元、《震耳欲聋》上映5天,总票房达到1.74亿元、《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上映8天,总票房仍未突破8亿元,三部影片都未能达到行业预测的成绩。

尤其是10月4日才上映的《震耳欲聋》,在档期内口碑较好,但票房成绩显然受大盘影响,即便上映后口碑和排名都靠前,仍然无法获得相应的场次安排。在5天的时间里,平均场次占比仅为15%,票房反馈却让人感到意外。

这种情况在《刺杀小说家2》身上更明显,事实上,这种反差的气象已经在第一季中展现出,然而第二季的演绎却更加细腻、更加深入,展现出更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上映仅8天,平均场次保持在20%左右,目前总票房仅为2.94亿。

这种场次与票房的对比,需要有相关的上座率统计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目前这个数据缺失。仅从影片内容分析,《刺杀小说家2》和《震耳欲聋》都属较为合格的商业电影,其上映(含点映)期间的自然口碑发酵也以好评为主。

相对而言,预期中的“合家欢”式动画电影也未能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如《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与之横向比较《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后者在档期内是儿童观影审美的最佳作品,但目前场次和票房产出仍然持续下降,本日甚至被已经上映68天的《浪浪山小妖怪》反超。

《风林火山》的失败则在意料之中,该片的选择在国庆档上映纯属战略失误,反而为素人影视博主提供了充分的吐槽素材,买票进场的观众也大多“求锤得锤”。这部电影是国庆档内最“诡异”的存在——

无论是天时(档期)、地利(同档期影片)、人和(口碑)都不足以支撑其选择在该档期上映。它更适合在11月到12月的市场淡季内,结合相应的宣发策略,抢占票房空间。

《浪浪人生》作为国庆档中唯一的一部喜剧电影,可以说自始至终都徘徊在档期前三之外,鉴于其上映后的口碑反馈,目前2.39亿的总票房(上映9天)倒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缺乏有效的口碑维护,也是今年国庆档大多数影片的基础调性。

03

口碑维护呈现严重空白,服务质量不断下降,用户满意度急剧下滑。

与暑期档的市场反馈相比,国庆档的“后来居上”被淹没在整体低迷的市场氛围中。

行业内习惯品鉴影片不足点,并加以总结,但更应该从整体观影情绪和宣发策略上找问题。

理论上,观众的观影热情并不会随着上一波热情的褪去,人们会继续期待更多的惊喜之作。实际上,即便在某些不可控的市场因素下,大家依然在档期开始前保持了足够的好奇和意愿。

《刺杀小说家2》以前作的成功为基础,奠定了续作的市场基础;最具震撼力的《震耳欲聋》则通过细腻刻画特殊群体,在10月2日的点映场中实现了座无虚席的效果。

因此,问题仍然回到了口碑维护及场次排片的硬性指标上。

在场次占比与预期票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况下,如上文所述,平均上座率是唯一能够解释整体大盘票房高低的答案。

国庆档整体电影社交话题关联度较低,然而结合春节档至暑期档口碑较高且能持续发酵的影片特质,不难发现观众对“小人物视角”的观影偏向已经形成,这方面最符合观影趋势的《震耳欲聋》上映时间偏后,可能被视为策略失误,让本应充分发酵的社会话题类影片缺乏足够的空间支持。

诚然,所有人都知道在档期内应该尽量规避“大片”冲击,但实际情况却是更应该参考观众的喜好选择档期。毕竟,类型不同影片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主观环境和偏好差异。

遗憾的是,即便在点映期间收获较好反馈的影片,仍然没有聚焦这类兴趣点,维持热度的效果。

无论如何,今年国庆档总体上的冷淡与所有影片的“激情迟滞”来自多方面的因素。

片方对档期内大盘的信心是一方面,宣发策略与口碑维护也是一方面,行业外因素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

今年国庆热议话题是“大聪明”们早一天出发被堵在路上的吐槽,以及全国各地人山人海的短暂记忆。

对于档期内的电影,以及心情难以形容的片方,何尝又不是一种警示呢?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 2025 www.trjyy.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