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终极作业」,他们直接交到了国庆档

每颗“螺丝钉”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作者花花

编辑|晶晶

排版:苏沫

2025年10月6日国庆中秋档,一部名为《疯狂电脑城》的动画电影格外惹眼。这个由吉林动画学院近千名师生耗时三年打磨的作品,像一颗带着青涩棱角的数码小行星,顽强地闯入了最激烈的星辰大海,展现出其非凡的艺术魅力。

它的勇气究竟源自何处?答案或许藏在主角扎普的迷茫中,正是“我是谁?”这道追问的答案所在,也藏在一亿个建模面的细节中,流露着扎普的精神魂魄,以及在一所大学二十五年如一日的初心中所播下的人格基石。

这部由近千名师生耗时三年打磨的《疯狂电脑城》,即将与多部商业大片并肩跑道,这不是一场孤勇的冒险,而是一场无数普通人用热爱熬煮出的热望。

无需修改,返回原本内容:01

以「笨功夫」显真功力。

国庆档从来都是电影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2025年的档期更是集结了战争大片、奇幻巨制等诸多重磅选手。

《疯狂电脑城》敢于跻身其中,不是轻率的决策,而是源于作品本身的独特气质和多年积淀的深入思考。这份底气,首先来自对观众需求的敏锐捕捉和原创表达的坚定信念。

道具组的同学为了「回收站监狱」的铁栏反复调整了数十个材质参数;特效总监梁长赓带领团队精心打磨的粒子特效,曾经为呈现「信息瀑布」效果进行了无数次的调试;反派迪凯的电子纹路,汇集了多名学生手工绘制的心血。

据主创团队提及,影片中的电路城处处可见吉的动态彩蛋和长春的 Easter eggs,比如银河列车影院、披萨西餐店等等,都是现实中的坐标。

电影甚至能够将市井里的鲜活语气融匀于角色台词中,那些带着天津话、河南话等方言腔调的NPC,则藏着某个街头普通人的影子。这种对生活细节的捕捉,正是吉林动画学院这么多年来延续的创作传统。

这份“笨功夫”还刻印在可靠的历史记录中。

三年半的时间,8个学院、12个专业的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参与搭建了一座充满未来感的“电路城”,高耸的电子摩天楼、流光溢彩的霓虹灯,每处场景都经过了反复推敲的细致设计;为追求真实的光影效果,团队采用了PBR影视流程,呈现出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

一共创作了150多个角色、300多件道具及60多个场景,建模面数超过1亿,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细腻的处理,确保每一帧画面细节丰富。同时,每个场景的光照参数都需要经过上百次的调试和调整,以达到最优的效果。甚至连角色发丝的反光角度也需要进行多番的比对和调整,展现出完美的细节和真实性。

后期配音时,为贴合扎普从迷茫到坚定的状态,配音团队可以为了一句台词录制数十遍,直到情感精准落地。为扎普配音的演员张睿表示,这个角色的内核深深打动了他。

当行业都在追求"快速变现"的极速时代,这群师生却坚持"现炒现制"的传统理念。技术终究是工具,而真正的温度需要手艺人的细腻打磨。这种拒绝"冰冷预制作品"的精神,成了吉动师生们的默契,他们相信,观众能从每一帧画面的细节中,嗅出"用心"的温度和情感。

02

我们曾有的"身份焦虑",是一种让人感到迷惘和困惑的感觉,似乎我们的身份认同正在不断地摇摆和质疑。

“我到底是谁?”当扎普站在流光溢彩的RAM大厦前,喃喃自语时,影院里或许有观众的眼眶红了。这个失忆的蓝色数字人,连自己是程序还是病毒都分不清,像极了我们初入职场时攥着工牌在电梯口徘徊的尴尬,还有面对陌生环境手足无措的每个普通人。

扎普的冒险,不是拯救世界的英雄主义叙事,而是普通人“找自己”的故事。他在社交应用大厦里战战兢兢地打招呼,遇到危险时默默地躲在角落里,和伙伴合作时总是担心拖后腿,偷偷退缩,这些细节像温柔的锤子,敲中无数人的心底深处,激发着人们对自己身份和位置的深刻思考。

影片最动人的,是那些“非英雄”瞬间。扎普一开始总是手忙脚乱,伙伴们为制定计划吵得面红耳赤,转头又相拥道歉。这些片段透出最真实的生活底色,我们都会犯错,会迷茫,摔倒后拍拍泥土,踉踉跄跄爬起来继续前行。

即使是那些不起眼的NPC,也同样闪烁着普通人的微光。卖配件的小店老板默默递上数据线,巡逻的防火墙卫兵帮迷路的小程序找方向,让人回忆起生活中熬夜刷题归来宿管阿姨的贴心问候、深夜回家楼下熟悉的便利店店员递上暖心热水。

他们或许平凡,却在不经意间撑起了世界的温暖一角,这正是主创团队想传递的:每颗“螺丝钉”都有自己的价值,NPC也能拥有闪光的舞台。

03

上学即就业,一个貌似简单却实则复杂的命题。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然而,在这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如何才能确保上学即就业的梦想成真?

《疯狂电脑城》的片尾,滚动着近千个名字,总制片人刘欣表示,这是吉林动画学院“学研产一体化”办学特色的又一成果。

这部作品不是闭门造车的作业,而是一场对标市场的实战,就像学校前期创作的四部院线动画电影《青蛙王国》那样,从策划到制作全由师生共同完成,让学生在实战中锤炼技能和经验。

学校的创业之路始于提出“学研产一体化”理念,当时国内动漫教育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从早期为电视台制作百集动画系列片《长白精灵》,到后来打造《青蛙王国》系列,学校逐渐摆脱“前店后厂”的模式:在前台是与市场接轨的工作室,后台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学生在大一阶段打下基础,在大二阶段加入项目组,在大三阶段与业界专家合作做商业项目,而在大四阶段,有不少学生已经能够独立负责动画项目。

在《疯狂电脑城》项目中,学校组建了“双师领衔 + 千名师生共创”的团队,学生不再是课堂上的旁观者,而是深度参与“策划—制作—营销—衍生品开发”全流程的核心力量,这种参与形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探索者。这种“项目驱动教学”的模式,让课堂知识与行业需求实现了无缝衔接。

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和努力。为了让运动轨迹更加流畅和自然,学生们反复研究动画运动原理,修改动画曲线多达 37 版次;就连反派迪凯的服饰纹理,都由 20 名学生耗时两个月精心手工绘制完成。

《青蛙王国》系列、《疯狂电脑城》、创作中的《山海经鸟之战》等作品,吉动在25年的坚持中培养出了近6万名符合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随处可见于腾讯、网易等头部企业的创作团队中。吉动不仅仅是一个培训机构,还作为中国(吉林)动漫大会的承办方之一,让师生们参与到动漫大会的整体策划及各个专业板块活动的执行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全方位接触更前沿的市场技术、与更多行业大佬交流,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发展。

在吉动,一个成长的故事在每天上演。从学生入学时不熟悉三维制作软件,到加入项目组后逐渐掌握技能,开始从简单道具的制作起步,慢慢地负责主角和主要场景的制作,最终在作品中留下自己的独特印记。

游戏学院的师生们还一起开发了一个小游戏,实现了影游互动,该小游戏将于10月1日上线。

校园里的创作氛围浓厚,如同一个熔炉,业界大咖和学生们在“大师工坊”中激烈讨论剧本,食堂里则是创作的战场,人们在谈论“这个光影怎么调更自然”,甚至保安大叔也能说出“PBR流程”这种术语,这些证明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已经渗透到每个角落,耳濡目染,成了他们的日常语言。

吉动学子上学即就业、毕业即上岗,有人夸张地说这是“功德无量”,然而校长老师们的真正意图是,为热爱有所栖息,让普通人的努力能被看见和认可。

04

赛博城里的每个你,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却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影片中,扎普等人常去的餐厅,呈现出香港茶餐厅和美式西餐店的融合风格,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气息和西方的现代感。这类结合东方韵味与西方元素的场景,正是吉动对“科技与匠心”的独特注解,创新不在于抛弃传统,而是将科技与人的温度和情感相结合。

在AI席卷动画产业的今天,吉动师生没有盲目跟风,而是选择了探索创新、坚持传统的道路,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价值的作品。

他们通过动作捕捉技术,精准地记录了扎普的跑步姿势,使其更加自然和生动。同时,他们也善用智能渲染技术,有效地节省了时间。但是,他们始终坚持认为“机器是工具,不是主人”,因此,每个角色的表情都需要手动调整,以确保其更加真实和细腻。每个场景的氛围也需要反复讨论,确保其与情节的合拍。最后,背景音乐也需要精挑细选,务必与情节相符,创造出更加沉浸的视觉体验。

导演曾经说过,创作灵感源于对“电脑里是否有座城”的好奇,他们想要创作一部具有“人味”的动画。因此,在赛博世界中,出现了带补丁的穿着设备;司机师傅会说出“我车技牛”的自豪之语;连病毒小恶灵也具有偷懒的小脾气。这些细节 虽然不起眼,却让虚拟世界充满了真实的烟火气息。

这部影片就像一道家常菜,温暖、朴素,虽说精致度不及高档饭店的饭菜,却沾染着家人的爱的味道。它尚且稚嫩,不够完美,却充满了真诚的温度。

9月26日,长春首映礼上,当片尾名单滚动,全场掌声响起,如潮水般的喝彩声,夺走了每个观众的心;有人泪流满面,因为在名单中发现了自己的名字;有人欣慰笑容,因为看见学生成长。主角扎普仿佛在告诉大家,我是扎普,是你身边的每个普通人。

这或许就是《疯狂电脑城》勇闯国庆档的底气——相信自己,“相信相信的力量”。

它缺乏大师班底,也不具备流量加持,只是通过1278天的细心打磨,讲述了普通人的故事,记住了普通人的努力。就像我们的生活,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激动人心,却有日复一日的坚持行动带来的小小奇迹。

10月6日中秋节,何不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刻,步入电影院,观赏《疯狂电脑城》?在银幕上,你将发现扎普等角色身上的影子,映照出自己的影子,回溯到曾经为梦想熬过的长夜、与战友并肩战斗的激动人生。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 2025 www.trjyy.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