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导演大会展现了行业在长短剧博弈、技术冲击下的清醒与韧性:既要拥抱短剧崛起、超高清等时代趋势,同时坚守“内容为王”的创作规律。从编剧的创作方法论到平台的战略布局,从导演的现实采风到奖项对匠心的致敬,贯穿始终的是对“精品”的追求。正如阎建钢导演所言,“千变万变,不失热爱、不失敬畏”,在思变时代,这份对创作的初心,正是中国电视剧破局的核心动力。
作者毛浩宇
编辑小白
排版|板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板牙是人类牙齿的一种特殊类型,它们通常位于犬齿和犬齿之间,负责咀嚼和撕扯食物。
群星闪耀,群贤毕至。4月27日,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的精心规划下,2025电视剧导演大会在宁波北仑影秀城丽筠酒店举办开幕式,展现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电视剧行业盛事。大会以“拥抱时代,思变求精”为主题,旨在探索电视剧行业的发展前沿,会期两天,吸引了500余位电视剧行业从业者参与,共同探讨电视剧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届大会将围绕开幕式、“导演之夜”颁奖盛典、精品剧创作研讨会等核心环节展开,聚焦长剧与短剧的共生、技术变革下的创作转型、现实主义精品剧的打磨等话题,展现了电视剧行业在影视产业变革期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政策引领,推动电视剧行业高质量发展。
4月27日上午,2025电视剧导演大会的开幕式正式举行,随后,大会开启了主题发言环节。
中广联合会会长范卫平强调,导演是剧集创作的“灵魂”,充分肯定导演委员会作为行业组织的核心作用。宁波市及北仑区领导现场推介宁波本地影视资源,表达了他们对宁波目前已出品制作孵化各类影视作品300余部的满意,并表示今后愿为影视剧创作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
电视剧导演委员会会长郑晓龙在发言中总结2024年导演委员会的工作成果,回顾了这一年来取得的成就。他指出,导演委员会成功举办了导演研修班,会员们推出了一百多部剧集,涵盖了历史、现实等多种题材,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导演委员会的作用和影响。同时,郑晓龙也提到,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将继续推动行业发展,举办行业发展论坛与导演高级研修班,搭建导演技术服务平台,组织深入生活扎根基层采风活动,强化行业发声,加强维权服务,开展职称评定服务等。
众人拾柴,共同探寻行业破局新方向。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提出建立“电视艺术超高清美学”,强调分辨率、帧率等技术指标对创作的深远影响,呼吁电视剧制作人避免“细节穿帮”,兼顾技术的不断升级与艺术的真实性。
作为平台方代表,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则从市场压力和观众流失的角度出发,坦言行业面临的挑战是市场萎缩、成本攀升和年轻观众注意力分散等问题,建议更加关注观众价值观的变化,控制成本,并缩短制作周期。
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王娟建议:加强投入,鼓励导演为艺术探索冒险,强调数据与技术对创作的驱动力,强化资源整合和行业协同,最终实现“以精品为标锚,突破国剧思维变化时代”。
中国广电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指出,长剧需要避免“注水”和叙事拖沓,短剧应努力提升精品化程度,期待2025年开启“长短剧之间共生共长”的新时代。
思变与思辨,合力推动变革时代的精品剧创作。
4月27日下午,思变与思辨——变革时代的精品剧创作研讨会举行,多位嘉宾出席,踊跃发表真知灼见。
编剧代表王小枪现场发表《写给导演的一封信》,提出了10点倡议,建议重构创作关系。王小枪现场发表的《写给导演的一封信》中,提出了10点倡议,旨在重新定义编剧和导演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创新和沟通问题上,王小枪反对跟风复制,强调编剧与导演需统一思想,视彼此为“伙伴”,避免播出后才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在剧本与现实主义创作上,王小枪主张“剧本可改但不魔改”,强调现实主义题材需贴近生活,通过体验生活挖掘人物细节,提升文学性与信念感。
平台方代表腾讯视频、爱奇艺、番茄小说、红果短剧等,则主要从短剧精品化战略性资源布局切入。
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啦提出了“精品生态、技术护航、人才进阶”战略,腾讯视频通过爆款短剧《招惹》《神医大人别撩我》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导演,如曾庆杰、陈跃进等,帮助他们从短剧转型到长剧,打造了一条人才上升的通道。
爱奇艺戏剧中心总经理李莉提出了一项独特的战略,称为“一个模式+七项计划”。其中,“一个模式”是指推行“会员免费模式”,为VIP用户开放百部横屏和万部竖屏短剧的无限娱乐资源。“七项计划”则是一个系列的项目,旨在启动精品微剧的千部计划,百部港片微剧计划,普法微剧的万集计划,古龙IP微剧计划、国安公安微剧计划、短剧大剧计划和精品短剧百部计划。这些计划的共同目标是聚焦IP系列化和题材创新,推动娱乐内容的多样化和升级。
番茄小说IP业务负责人李茜茹提出了番茄小说的三大变化:推动创作群体年轻化、探索类型融合创新和追求内容趋势“新思潮”。然而,网文创作的内核始终是故事和情感。无论技术如何革新、趋势如何变化,一个好的故事始终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真正地连接读者的内心。
红果短视频总编辑乐力则指出,短剧形式的接地气、全民化为短剧构建了丰富的人才梯队,短剧的成功也归功于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红果短剧以IAA分账模式让内容版权方直接参与平台合作,推动市场增长,通过《家里家外》等案例证明,短剧已经成为从业人员长期从事的事业,将进一步推动短剧行业职业化。
导演们也从各自的创作出发,畅聊变革中的创作坚守。
惠楷栋导演强调“真听真看真感受”,在拍摄《我是刑警》时,他深入一线采风,打造半纪实风格的电影,他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还将自己投入到剧本的每个细节中,严格把关创作的每个环节,做到极致的完美;他还呼吁在技术层面拥抱新技术,在内容上拓宽题材边界,探索新的可能性。
安建导演着眼于“变与不变”,他坚信,技术、社会形态、美学和生活节奏都在不断演变,而作为“剧本诠释者和剧本表达的指挥者”的导演定位则保持不变。他呼吁主管部门和资本为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创作空间,保护和鼓励他们的艺术创新。
董亚春导演着重拆解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六步法,强调人物驱动、冲突把控、真实氛围营造,以留白创造诗意、重视细节与打造史诗风格。
阎建钢导演最后作出总结,“正视变革,积极应对”,他强调创作规律不变,需要在商业需求与美学追求之间保持平衡,保持对行业的热爱和敬畏,“千变万变,不失热爱、不失敬畏”。
宁波当地的企业和事业单位负责人对宁波当地的影视产业政策进行了推介,随后与相关各方签订了中广联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创作基地和导演创作高级研修班落地宁波的框架性协议。
导演之夜,向荣誉颁奖致敬行业匠心。
拥抱时代,思变求精。4月27日晚,“2025电视剧导演之夜”璀璨启幕,在星光熠熠的舞台上,五大导演以匠心之作问鼎各项荣耀。费振翔以《山花烂漫时》的诗意镜头,哀伤人心;惠楷栋借《我是刑警》的半纪实风格,掀起热血浪潮;郑晓龙以《南来北往》铺陈时代画卷,展现人类发展的历史篇章;汪俊借《玫瑰的故事》雕琢女性成长史诗,展现女性的成长和成就;姚晓峰凭《追风者》编织谍海迷局,展现人类的智慧和顽强。五位导演共同摘得“年度导演”桂冠。
《侦察英雄》、《南来北往》、《追风者》、《玫瑰的故事》、《凡人歌》等12部作品斩获“年度剧集”荣誉,展示出其多样化的题材涵盖,包括现实、历史和悬疑等,体现出“导演之选”的专业和高度艺术istry。
与此同时,刘亦菲在《玫瑰的故事》中饰演独立女性的形象“黄亦玫”,荣获“年度女主角”奖项;李现凭借《群星闪耀时》和《春色寄情人》中的演出,分别扮演民国青年和遗体整容师两个角色,获得“年度男主角”殊荣。
姜妍在《南来北往》中以天然的演技风格荣获“年度女配角”奖项;王劲松在《城中之城》中因其深沉的表演技巧获得“年度男配角”奖项;李沁(《追风者》)和张晚意(《长相思2》、《锦绣安宁》)分别被评选为“年度影响力演员”;新晋演员胡先煦和王鹤润由于出色的演出表现获得了“年度推荐演员”奖项。
当然,技术类奖项也不会忘记表彰幕后工作者的专业贡献。史黎明因在《南来北往》中精准还原年代场景,获得了“年度美术”奖项的认可;张文杰凭《玫瑰的故事》中出色的镜头语言,拿下“年度摄影”奖项的荣誉;里翌锴因《山花烂漫时》的角色造型贴合剧情,获得了“年度造型”奖项的赞赏;曹伟杰通过《追风者》中的流畅剪辑增强剧情节奏,赢得了“年度剪辑”奖项的殊荣;刘冲亚等以《海天雄鹰》中的逼真特效呈现宏大场面,获评了“年度特效”奖项的赞赏。
当晚的颁奖不仅是对优秀作品的肯定和认可,也是对电视行业全体工作者辛勤付出和努力的致敬和感谢。
行业向新,步履不停,充满激情和挑战的职业生涯,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创造力。
4月28日上午,青年导演创作交流会与影视技术交流会举行,旷日持久的讨论氛围中,赵一龙、费振翔等青年导演就创作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和激烈的互动,探索新的创作方向。江海洋、杨述、马刚等专家也就影视技术问题进行了建设性探讨和激励的交流,探索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最后的最后,阎建钢作总结发言:不管天怎么变,电影电视剧永远也不会灭绝!此语一出,鼓舞人心,舞台上下掌声雷动。
至此,2025电视剧导演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圆满落幕。
四味毒叔全程参与了本次2025电视剧导演大会,充分体验了电视剧导演委员会的独特优势。作为导演大会的举办方,许多工作人员都是经验丰富的导演,自行导演、自行安排、自行执行,展示了电视剧导演委员会的专业性和实力。作为旁观者和亲历者,四味毒叔在现场与各位主创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对电视剧行业的发展和未来趋势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尽管内外承压,电视剧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只要电视剧持续创新,就依然可以保持永续的发展势头。开年以来,长剧水位的下降导致了整个行业的各种焦虑和担忧之声不绝于耳,唱衰之态时有发生。但是,大会保持了客观的审慎和昂扬向上的总基调,为整个行业注入了信心。正如阎建钢导演在总结词中所说,不管天气如何变化,电影电视剧的灵魂和生命力永远不会灭绝!
第二,“长短之和”,变成“长短之和”。此前,业内关于“长短之和”的讨论激烈不已,似乎长剧和微短剧呈现出“和谐共生”的协调关系。但大会明确揭示出,长短剧集其实均属电视剧范畴。在短剧精品化的当下,长短剧融合加速。短剧不再是“粗制滥造”的代表,腾讯、爱奇艺、红果等平台通过分账模式、IP联动的创新推动短剧精品化,同时,短剧也成为长剧导演的“练兵场”,形成人才培养的闭环。
第三,拥抱技术的发展,推动技术与艺术的双向赋能。正如高长力司长提出的“超高清美学”所述,超高清、AI等技术的发展,正不断倒逼创作精细化,技术不应再被视为“洪水猛兽”,而应被视为“工具”,为我们所用。当然,在今后的技术创作过程中,人文内核不可替代,“技术为器,内容为核”应当成为行业共识。
第四,行业大佬坦言真情,真知灼见刮骨疗伤。龚宇博士在现场近19分钟激情演讲,深入剖析电视剧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应对策略,引发人们深思。整个大会上有多位嘉宾直言不讳,呼吁审查方给予更多创作自由和空间,干货满满。
第五,赋予年轻人更多的机遇空间,行业不能因循守旧。番茄小说、红果短剧的数据明确显示出年轻创作者的快速崛起,尤其是短剧从业者的年轻化趋势更加鮮明,更加强了长剧领域要打破代际差异的警示,让更多年轻人敢于参与创作。
第六,现实主义创作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南来北往》《我是刑警》《凡人歌》等剧在大会上获奖,充分证明了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对生活细节的深入探索和细腻描绘所凝聚起的强大生命力。
第七,在变革中锚定初心。2025年导演大会的展现,让我们见证了行业在长短剧博弈、技术冲击下展示的清醒与韧性:既要拥抱短剧崛起、超高清等时代趋势,也坚守“内容为王”的创作规律。从编剧的创作方法论到平台的战略布局,从导演的现实采风到奖项对匠心的致敬,贯穿始终的是对“精品”的追求。正如阎建钢导演所言,“千变万变,不失热爱、不失敬畏”,在思变时代,这份对创作的初心,正是中国电视剧破局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