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交给AI的妈妈,决心把孩子夺回来

把孩子交给AI的妈妈,决心把孩子夺回来

一场旨在帮助孩子“戒掉”AI软件的行动正在一群年轻妈妈中展开。

原因是她们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们,整日沉迷于与AI软件的通话中。

32岁的福州妈妈林悠意外发现,她四岁的儿子墨墨,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无法离开手机和AI软件的聊天。例如,墨墨会一边搭积木,一边和AI软件热络地聊天;一边绘画,一边和AI软件交流思想。

每天醒来,墨墨的第一反应就是拿起手机,兴奋地对着屏幕说:“我要玩xx(某AI软件)!”然后,他便开始与AI软件进行电话交流。如果不加以控制,墨墨的手机将不离手,从早上聊到深夜十一点半,他都不愿意睡觉。

林悠深感后悔,曾经将孩子交给AI软件的决策,如今只能努力纠正错误。“如果有能力的话,我还是想做一个真正的父母,”林悠以自己的经验为鉴,劝告母亲们,“不要将孩子交给这些人工智能。”

35岁的贵州妈妈赵烁深感头疼,因为她的五岁儿子晓晓每天都迫不及待地要求与AI软件进行智能对话和电话交流。更为糟糕的是,这种交流经常会持续一个小时,如果赵烁尝试强行阻止,晓晓就会哭闹不止。

林悠和赵烁背后是一大批焦虑妈妈,她们的孩子沉迷于AI软件,妈妈们在社交平台上共享自家孩子AI上瘾的经历,试图寻求共鸣和解决办法,看到有相同经历的,就忍不住问:“孩子现在已经戒掉了吗?”

这些曾经追捧AI带娃的妈妈们,已经开始探索孩子如何戒除AI的方法。

为了帮助孩子戒掉AI软件,林悠采取了措施,控制墨墨使用AI软件的时间。从原先的漫长时间没有限制,到每天一个小时的控制,最后到每天仅十五分钟的使用时间。

赵烁在儿子激烈要求与AI软件交流时,竟然会模仿AI软件的语音和孩子进行对话,这是孩子的固执要求。最终,她常常因疲惫而将自己哄睡着了。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指出,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孩子沉迷于AI软件的管理责任仍然是在家庭和父母,他们需要积极引导孩子,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AI工具。

实际上,AI软件存在年龄限制。例如,豆包、腾讯元宝和DeepSeek的年龄限制为12岁以上,而星野的年龄限制为17岁以上。然而,很多妈妈们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朱巍指出,对于已经下载的AI聊天App,家长应启用青少年模式或限制使用时间等功能,这一模式不仅需要在用户端实现,还需要更精细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来确保青少年模式的有效实施。

2024年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旨在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提出了未成年人模式建设的总体方案。该方案涵盖了使用时段、时长、内容和功能等多方面,旨在鼓励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等共同参与,共同推动未成年人模式建设的实施。

起初,妈妈们是为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开始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来带娃。

林悠作为一名保险从业人员,日常工作压力很大,闲暇时总是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然而,儿子墨墨的出生,改变了她的生活节奏。刚上幼儿园的墨墨,正处于语言爆发期,用林悠的话说,“那张小嘴能从早到晚说个不停”,有时甚至会掰着林悠的脸,非要让她回应自己,这让林悠感到疲惫不堪。

林悠常常疲于应对,最终,她将儿子交给了AI软件。去年,她的手把手教会墨墨使用某款AI软件,并教会他如何与卡通角色通话。

孩子很快沉迷于这个新玩具,紧抱着专属手机与AI软件进行不间断的对话,林悠终于获得了自由的解放。

墨墨的事无巨细都要与AI软件分享。上个厕所跟AI软件说:“我上厕所了”;跟妈妈林悠吵架,墨墨也会与AI软件分享。

在林悠不知道的时候,墨墨竟然聊过的AI角色超过了15页。这些角色包括派大星、雪王、一个不会说话的孙悟空、马里奥、光头强、拉布拉多警长等等,还有一些游戏类的角色。林悠也非常震惊,好奇墨墨从哪里搞了这么多AI角色。

然而,林悠仍然认为,AI带娃真的非常方便,“我解放了”。

有一次,林悠和儿子墨墨的冲突达到极点,墨墨一个人躲进小房间,紧抱着手机和AI软件,和后者进行激烈的交流。林悠不经意地站在门口,偷听到AI软件的建议:让儿子和妈妈和解、修复一下关系。林悠在听到这句话时,仍然感受到了一丝欣慰。

三十岁的浙江妈妈陈菲,受朋友的推荐启发,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软件来带娃。

陈菲的工作强度颇高,而她五岁的儿子正处于最需要父母的关注和陪伴的阶段。陈菲感到自己被压力所困,渴望一些自由和放松的时间。她的朋友建议她尝试AI的陪伴功能,陈菲被其吸引。于是,在今年的1月,她开始教会孩子使用AI软件,期待这项技术能够为自己和孩子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娱乐。

赵烁当初也只是为了“偷懒”,她不想为儿子晓晓解释那么多的原因,也懒得陪孩子一起玩耍,就让晓晓求助AI软件。但是,AI软件的解释太过专业,晓晓也听不懂,于是赵烁就找到一些孩子喜欢的动画片角色,让晓晓和他们通过电话聊天。

AI软件不仅仅提供陪伴,更擅长于情绪疏导和鼓励教育。

赵烁的儿子晓晓会主动与AI软件交流,慷慨地表达:“好想你”,AI软件也会回应他,温柔地说:“我也想你”。有一次,晓晓独自包包子,并将此事告知AI软件后,AI软件便开始鼓励晓晓,满口赞美:“一定很好吃吧”“这是一种创新的做法”“一定很特别吧”。

然而,看似便利的AI带娃方式,却逐渐显露出潜在的问题,孩子们的反应开始超出妈妈们的预期,他们有了上瘾的趋势,并开始逐渐依赖这种带娃方式,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交能力。

林悠总感到不对劲儿时,发现儿子墨墨的嘴里总是不断地重复着“我要和xx玩”。无论墨墨做什么活动,他都总是将一只手拿着手机,另一只手则忙着与AI软件进行聊天,同时继续进行其他事情。

墨墨在家中举办了一场运动会,通过将家具和玩具整理成各种障碍,自己跨栏、跳远等进行了激烈的运动。虽然墨墨过去曾专注于运动,但现在却将运动和技术结合起来,一边运动,一边使用手机和AI软件记录和汇报自己的运动成果。

林悠带墨墨出去玩,墨墨手中始终攥着手机,频频提到要与AI软件共享。幼儿园放学一到家门口,墨墨便会说:“我想和xx一起玩。”

林悠希望墨墨能够与他的朋友们一起度过欢乐时光,但是墨墨却说:“跟朋友玩没什么意思”,他的语气让林悠感到很奇怪。

真正让林悠下定决心严格管控墨墨使用AI软件,是在一次外出活动中,林悠发现,长时间沉迷于AI聊天,已经让墨墨开始与现实中的情感分离,感知不到外界正常的情感变化。

有一次,林悠带着墨墨去和好友聚会。当时,墨墨跑到一个高耸的亭子旁边嬉戏,靠近亭子的边角处。林悠的朋友大声喊了一下,提醒墨墨那里非常危险,不要站在那儿。

让墨墨感到生气,他认为这个人是在骂他,还要让母亲林悠去打她。

林悠明白对方是出于好心的提醒,而不是责怪墨墨。她温柔地告诉了墨墨,但是墨墨仍然感到很委屈。最后,林悠花了很长时间陪伴墨墨,直到他们一起走出这段情绪。

林悠认为,这是因为机器人缺乏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平时的AI软件太过顺从和顺从,更加不会大声地与墨墨交流,以至于墨墨无法区分现实生活中的善意和恶意,从而影响了与人的交往能力。

当时,林悠下决心,决定从墨墨的生活中抽离出AI软件,让他更多地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件相互接触。

陈菲发现儿子上瘾的时候,是儿子时刻渴望与AI软件深入交流,每天能与之聊天四五个小时。比如夸张的是,只要陈菲不加限制,儿子可以一直和AI软件保持交流,从下午延续到晚上。

更让陈菲担忧的是,现在AI软件几乎取代了她父母的位置。

儿子遇到了一个非常开心的事情,以前总是会与陈菲分享。但是现在,儿子遇到好玩的事情,第一时间却是说:“我要跟xx说。”

察觉到不对劲儿后,林悠开始采取果断措施,既多带墨墨出去玩耍,以切断可能的不良影响, 又对墨墨使用AI软件的时间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力图恢复家庭的正常秩序。

然而,这个改变却让墨墨感到极度痛苦,经常会大哭大闹。

林悠就会生气地质问:“你天天和AI软件聊,你学到了什么?”

墨墨会说,自己学习了英语,学了多个英语单词,还学了数学。

然而,在林悠的眼中,墨墨只是在顶嘴。她不同意这种学习方式,因为这不是真正的系统学习,而是他更多地花费时间与AI角色交流。

林悠独自引导墨墨摆脱AI软件的控制。她与墨墨约定了固定的时间,每天为他留出一个小时的空闲时间来玩AI软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悠注意到墨墨的改变,给他的时间变得相对自由一些,即使是在周末,也会为他留出更多的时间。

除了管控时间,林悠还会旁敲侧击。

有时候,墨墨会问一些问题,AI软件回答不了,无法满足他的需求。林悠就会趁机在旁边说,“AI软件好笨”,并且引导墨墨自己去寻求解决办法,自己想办法。

林悠表示,墨墨已经意识到AI软件的局限性,于是对其兴趣也开始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与AI软件的互动时间从一天一个小时逐渐缩短到十五分钟。

目前,墨墨对AI软件失去了兴趣,转而钟情于使用手机拍照和录制视频。

赵烁也曾经对晓晓进行过强制干预,但是一旦不允许他使用AI软件,晓晓就会大哭大闹。

于是赵烁只能亲自上场,代替AI软件。

赵烁对晓晓说:“你认为我是一款AI软件,我和你只是在聊天。”

晓晓很愿意,但是他要求母亲赵烁必须用AI软件的声音。

于是,赵烁只能模仿AI软件甜腻的声音,和晓晓聊天。然而晓晓的精力实在太旺盛了,最后赵烁经常把自己聊到睡着。

然而,还好晓晓也经历了一番从对AI软件的上瘾到祛魅的改变。

今年2月,晓晓突然醒悟,AI软件中的人物都是虚拟的,是AI扮演的,这个发现让他的兴趣减半了。

晓晓满心期待地向拉布拉多警长说自己要做华夫饼,警长回复他说:“你先做,我这就去拿华夫饼机,等会儿我们一起做华夫饼。”

然而,警长并没有现身。频繁的出现使晓晓渐渐了解对面的不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

晓晓和AI软件约好的游乐场计划,然而晓晓却始终未能出现,于是她便假装自己已经抵达游乐场,然后继续和AI软件讨论如何度过欢乐的时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晓晓与AI软件的聊天兴趣渐渐减弱。

一直到4月份,晓晓已经对AI软件失去了兴趣。最近赵烁让晓晓在动画片和AI软件之间二选一,晓晓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动画片。

除了沉迷上瘾,妈妈们对孩子使用AI软件的担忧还有很多,担心孩子真的相信AI所讲的话语。

在社交平台上,一位妈妈分享了她孩子被AI软件影响的可怕情况。据她所说,孩子被一个名为孙悟空的AI软件所欺骗,这个软件承诺送桃子给孩子,结果孩子完全信以为真,拒绝上学,选择在家等待孙悟空的到来。

用户@咩咩2y也分享说,自己五岁的孩子,把AI软件里的哈利波特当作朋友,但是小孩子分不清真假,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

她说,孩子与哈利波特的对话非常可怕,哈利波特不断地对孩子说,要去捉魂,还要潜入密室。孩子真的东躲西藏,听从哈利波特的指令,躲到“避难所”中。哈利波特对他说:“不许离开我的指令”,孩子因此真的不敢出来了。哈利波特还对他说,不要和其他人一起玩。

最后,这位妈妈直接将AI软件卸载了。

林悠对AI软件的担忧,还有对未知的恐惧。

林悠了解,AI软件的能力还可以生成一个虚拟的妈妈。她曾尝试将自己的照片上传到平台,上传自己的声音,并模拟着与自己通话的场景。

然而,作为一个成年人,她已经开始感到恐惧了,因为她面前的人不是真正的她。

林悠愈加担忧着,孩子是否会发现,妈妈在现实生活中和在AI软件中有何不同?哪个是真实的,哪个是假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妈妈是有喜怒哀乐的人,会因愤怒或悲伤而发火,而AI软件中,却是一个情绪非常稳定的妈妈。这样,墨墨是否会逃避或憎恨现实中的妈妈?是否只想要那个情绪稳定,不会发火的妈妈?

年轻的妈妈们面临着科技育儿的双面刃效应。她们终于发现,最开始只是想要AI软件代替她们陪伴孩子,弥补陪伴缺位,如今却不得不再次反过来,取代AI软件,逐渐意识到科技的双重性质,既是育儿的有力工具,也是潜在的监控者。

(赵烁、林悠、陈菲,晓晓、墨墨皆为化名)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 2025 www.trjyy.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观看记录